米芾又一真迹问世,弥补了王羲之的不足,康熙:这字前无古人!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7:52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米芾是书法史上的一位奇才,也是书法风格最多变的大师。早年他遍学古人、转益多师,因此字里法度丰富,有不同前辈的“影子”,因此得了“集古字”的称号。30岁以后,米芾在苏轼启发之下,开始专研魏晋,尤其是二王,他最为知名的作品《蜀素帖》《苕溪诗帖》完成于此时。

图片

而45岁以后,米芾也来到了书法生涯的晚期。此时他的技法炉火纯青,个性也更为强烈,在结字、用笔上已经突破了古人,将“尚意”之风充分融入到创作中,因此这一阶段的字,既有法度,又有风格,给了临摹者一定的发挥空间。

图片

同时,晚年的米芾也开始热衷于写大字。学界认为,米芾的大字突破了王羲之,也填补了“书圣”留给后人的一大“遗憾”。王羲之的作品并没有大字,因此人们一直疑惑于怎么把他的笔法放大来写。而深谙二王笔法的米芾,为我们提供了范例。

图片

米芾的大字在起、收、转折处的一拓直下,以及绞转、内擫、险奇等方面继承了羲之用笔,同时又有所发挥。把他的这些大字作品临摹通透,笔法、结字技巧会有质的飞跃。

图片

这之中,《天马赋》称得上是“扛鼎之作”。此帖有三大版本传世,而墨迹本正是原稿,用笔细节纤毫毕现、自然灵动。此帖纵24.7厘米、横192.9厘米,共320余字,字径足有7厘米。

图片

古人称赞《天马赋》“雄逸震荡,笔无定姿。大略妍媚则剽褚之腴,沈耸则峙颜之骨,而一出一入,法度森然,则山阴父子脉也。”将二王、褚遂良、颜真卿笔法之精髓囊括进其中。赵孟頫、董其昌、康熙等都临摹过它,康熙更是点评它“真迹无疑”“前无古人”。

图片

《天马赋》以逆锋起笔,笔尖按压、蓄力、调锋动作丰富。行笔以中锋为主,稍加侧锋取妍,笔画丰润流美而内含骨力,转折之处以圆代方,灵活婉转。横画短而竖画长,撇捺舒展开张,勾挑出笔苍劲老辣。

图片

结字中宫紧实而八面出锋,内紧外松,形成一种张力。左右结构高低对比明显,重心腾挪闪转,险而稳。章法疏密得宜,字字呼应紧密,用墨酣畅淋漓,枯润交替。纵览全卷,用笔细腻精致,气韵生动脱俗,文人才子之气充盈纸面。

图片

将这部《天马赋》临摹通透,把其中的笔法充分消化吸收,以后再写大字就会“下笔如有神”。

图片

而今,我们将米芾《天马赋》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,见此作如见原作,我们还在原文下方添加释文对应,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